秋季風干物燥,空氣濕度降低,家庭中看似不起眼的“小火苗”都可能在干燥環(huán)境中快速蔓延,釀成安全事故。為幫助公眾科學防范家庭火災,守護生命財產(chǎn)安全,人民網(wǎng)專訪了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原副總隊長李進,從隱患排查、物品收納、火情應對等維度進行解讀,為公眾筑起一道堅實的安全防線。
盯緊“火源重地”關注燃氣設備與小家電等
不少家庭對廚房防火的關注,多集中在明火烹飪環(huán)節(jié),卻忽略了固定設施、移動設備及隱形可燃物的潛在風險。李進指出,燃氣管道接口是廚房防火的“重中之重”,也是最易被輕視的盲區(qū)之一。對于使用天然氣的家庭,連接灶具與熱水器的金屬波紋管需特別留意,部分家庭會將裸露管線當作置物架,長期受力會導致管線表皮磨損、老化開裂;而使用煤氣罐的家庭,頻繁移動罐體、未與灶臺明火保持安全距離,或管線因鼠蟲啃咬出現(xiàn)龜裂,都可能引發(fā)燃氣泄漏。
李進建議,每周可用肥皂水涂抹燃氣接口、閥門處,若出現(xiàn)氣泡則說明存在泄漏,需立即關閉閥門并檢修;普通橡膠軟管使用年限一般為18個月,金屬波紋管雖耐用性更強,但仍需每年檢查一次,確保無破損、無老化。
小家電的“超期服役”與不當使用,是秋季廚房另一大防火盲區(qū)。李進提到,電飯煲、電磁爐、空氣炸鍋等常用電器,其周圍和底部設計的散熱孔必須保持暢通無阻。切勿用毛巾、塑料袋等物品覆蓋,使用后務必及時關閉電源,做到人走電斷。李進強調,抽油煙機內部積聚的厚重油垢是易燃物,定期清洗內部葉輪、面板的同時,千萬不能忽略排氣管道的清潔,油垢一旦被引燃,火勢會迅速沿管道蔓延。此外,面粉、淀粉等粉塵在空氣中達到一定濃度時,遇到灶臺明火可能發(fā)生“粉塵爆炸”。因此,灶臺旁傾倒時需格外小心。
秋季燃氣熱水器使用頻率升高,除了防火,一氧化碳中毒風險也需警惕?!俺司勰墉h(huán)問題,安裝位置錯誤、排煙管道故障等因素都可能導致一氧化碳泄漏?!崩钸M指出,直排式熱水器已被國家明令禁止生產(chǎn)銷售,老舊房屋若仍在使用,必須更換為強排式或平衡式熱水器,且熱水器絕不能安裝在浴室、臥室等密閉空間;排煙管道若出現(xiàn)脫落、破損、接口不嚴,或安裝角度不當,會導致廢氣倒灌;大風天氣下,即使有排風扇,煙氣也可能被吹回室內;熱水器超期使用、內部積碳或部件老化,會導致燃氣燃燒不充分,產(chǎn)生過量一氧化碳。
“防范一氧化碳中毒,核心是確?!L良好’和‘設備正常’?!崩钸M強調,熱水器需由專業(yè)人員安裝,嚴禁私自改裝或延長煙道;安裝一氧化碳報警器要在靠近臥室、起居室的位置安裝,勿裝在熱水器旁,避免報警不及時,日常要定期檢查電池和功能;使用熱水器時,務必打開窗戶形成空氣對流,不要完全依賴排氣扇;每年請專業(yè)人員檢查一次熱水器的氣密性、熱交換器、燃燒器和排煙管道。另外,公眾還要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早期癥狀,如頭暈、惡心、乏力、心悸,一旦出現(xiàn)不適,需立即關閉熱水器、開窗通風,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,嚴重時及時就醫(yī)。
按“部位定重點、按周期做檢查”有效規(guī)避隱患
“很多家庭缺乏系統(tǒng)的防火檢查意識,其實只需按‘部位定重點、按周期做檢查’,就能有效規(guī)避隱患?!崩钸M給出了一份秋季家庭防火自查清單,建議公眾每月對照開展全面檢查,特別是節(jié)假日前要額外加強一次。
廚房,作為家庭“火源重地”,每月需重點檢查三項內容:燃氣管道、閥門及軟管是否有老化開裂或漏氣跡象,可通過肥皂水涂抹接口觀察氣泡的方式快速排查;抽油煙機內部及油網(wǎng)的油垢是否過厚;電器線路是否完好、插座是否因插滿電飯煲、電磁爐等設備而過載,避免線路短路起火。
客廳與臥室作為日?;顒雍诵膮^(qū)域,每月自查也不能松懈。李進提醒,秋季取暖器、電暖毯等大功率電器使用頻繁,需重點檢查插座是否過載,避免多個高功率設備共用一個插線板;同時查看電線有無破損、老化,堅決杜絕使用“三無”插線板——這類產(chǎn)品缺乏安全保護裝置,易因過熱引發(fā)火災。此外,若家中有吸煙人群,需確認煙灰缸內煙頭是否完全熄滅,避免未掐滅的煙頭引燃沙發(fā)、地毯等可燃物。
陽臺和樓道需每周清理,避免堆放紙箱、塑料瓶等易燃雜物,同時杜絕電動自行車違規(guī)停放或入戶充電。
全屋范圍內,每月要檢查滅火器指針是否在綠色正常區(qū)域,按下煙霧報警器測試鍵確認其功能正常。電氣總閘則需每半年檢查一次,確??諝忾_關的短路、過載保護功能正常,避免線路問題引發(fā)火災。
秋季家庭易燃物收納要遵守“三遠離”原則
秋季空氣干燥,衣物、紙張、酒精制品等易燃物品易因靜電或微小火源引發(fā)火災。李進強調,這類物品收納需遵守“遠離火源、熱源、電源”原則,具體可分三類處理:
衣物、被褥等紡織品,換季收納時切勿緊貼或覆蓋在取暖器、電熱毯上,也需與暖氣片保持安全距離,避免高溫引燃織物;書籍、報紙等紙質物品,應整齊碼放在書柜或密封儲物箱內,遠離窗戶避免陽光直射導致溫度過高,更要遠離插座和電器,防止線路短路引燃紙張;消毒水、白酒、香水、油漆等含酒精制品,必須存放在陰涼通風處,絕對不能放在廚房灶臺旁、陽臺暴曬區(qū)或汽車內,使用時要遠離明火,倒出液體時動作輕緩,避免產(chǎn)生靜電。
“家庭遇到初期小火,首要原則是‘先報警、再撲救’,且必須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行動?!崩钸M表示,普通家庭可就地取材滅火,比如用冷水、碳酸飲料等降溫滲透性較強的不燃液體,或用盆栽砂土覆蓋火苗隔絕氧氣。若起火物品為被褥、毛毯等小件物品,可快速翻折以窒息滅火,再轉移到衛(wèi)生間用花灑淋濕冷卻;若為沙發(fā)等大件物品,可先用水淋濕,再用濕被褥覆蓋滅火。但如果燃燒物是帶電設備,必須第一時間切斷電源,再進行后續(xù)操作。
針對不同類型火源,處理方式也存在差異:油鍋或油類火災嚴禁用水,應立即關閉火源,用鍋蓋或滅火毯從側面緩慢蓋住鍋口,窒息法滅火;電器火災需先斷電,再用干粉滅火器或窒息法滅火;酒精等液體火災首選干粉滅火器,也可用砂土覆蓋。有四類行為絕對禁止:對可燃流體火災禁止直接潑水、對帶電物質火災禁止不斷電滅火、對可燃氣體火災禁止不關閥滅火,以及貿然打開門窗以免空氣對流助燃火勢。
策劃:人民網(wǎng)社會·法治頻道、應急管理部宣教中心科普部